台湾妹中文娱乐网,手机视频免费下载网站,久久精品视频国产欧美一区,国产大萫焦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主管

《黨建》雜志社 主辦

黨建網 > 黨史·文化 > 文化大觀 >
黨建網 > 黨史·文化 > 文化大觀 >
紙短情長話家國
發表時間:2025-08-13 來源:新華社

那些信紙已經枯黃,字里行間卻依然有血在涌,有淚灼燙。紙短情長處,山河尤可聞。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重讀烈士家書。這是生命的吟唱,也是英雄的絕響;是親情的牽掛,也是燎原的星火。

抉擇:將小我熔鑄于大義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1934年11月24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2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察哈爾警備司令吉鴻昌就義當天的絕筆,字字千鈞。這位變賣家產購槍抗日的將領,信中不忘托付妻子“教養子女”。舐犢之情未減分毫,赴死決心堅如磐石。

“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后,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率部奔赴羅店前線。部隊出發前,他致信妻子,發出心靈的吶喊。三天后,英雄以身殉國。

無國,何以家為?當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寫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當冀南銀行總行行長高捷成高呼“國家得救,民族得存”……生命已與山河融為一體,家與國命運緊緊相連。

家國情懷不是抽象之辭,而是危難之際對“小家”的割舍,對“大國”的托舉。

訣別:未言身后事只道報國心

“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這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2年寫給妻子劉志蘭的最后一信。3日后,生命定格在太行山。舉重若輕的筆觸里,是革命者的大從容。

同是訣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軍軍長郝夢齡在忻口前線凜然宣告:“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道盡先驅者的坦蕩襟懷。

八路軍冀南軍區第7軍分區司令員肖永智,病榻上致信妻子:“為著革命的事業流灑鮮血是每一個真正革命戰士的天職”“革命絕不是快意高談,而是偉大艱苦的實際行動”。西安廣仁醫院副院長羅錦文赴前線前寄語弟弟:“為了民族之生存”而戰縱使捐軀,是“有意義”的歸宿。

訣別家人,告白家國。錚錚的鐵骨,不死的精神。

決然:懷揣最深的眷念

“萬千萬千!我仍健朗如常。”“希望有長的回信,藉以洞悉你最近的生活和心情。”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的戎馬家書中,一面與妻調侃未來孩子可名“流離”,一面分享作戰間隙研讀《蘇聯紅軍戰史研究》《母親》等書籍心得……37歲就壯烈隕落的生命,曾經擁抱過怎樣的浪漫與豁達。

“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后生活,當更痛苦。”1942年,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遠征緬甸前致妻子的信,滿是對親人命運最剜心的思慮。兩個月后,戴安瀾率部回撤途中遭日軍伏擊,以生命兌現了“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的誓言。

“予奔走一生,兩領清風”,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0軍183師542旅旅長陳鐘書臨終遺囑未提戰功,唯托孤于國,但求子女免于“孤寡無依”。

懷揣對人間最深的眷念,為家國英勇赴死。

覺醒:萬千火種照見民族未來

“母親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親繼續斗爭……”1936年,顛簸的囚車上,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1師2團政治部主任趙一曼,在煙盒紙上寫下絕筆。人們仿佛看見她最后一次試圖擁抱年幼兒子的模樣。

為著革命的事業,犧牲了一切幸福乃至生命,因為他們相信,這條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

“中國抗戰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戰勝日本,只不過要經過一個長期的艱苦奮斗”“中國抗戰成功,不愁無飯吃;抗戰不幸失敗,則大家都當亡國奴”……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給侄子的信,寫滿對將來的確信。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2師參謀長趙渭濱,以所見所聞鮮明比較了國共兩黨軍隊在抗戰中的表現,深夜秉燭告子:“未來的成功,未來的抗戰,恐怕還是要靠共產黨吧。”

當千萬個“我”甘為火種,家書便成炬火,連成璀璨的星河,照徹嶄新的天空。

假如今天“你”還在,看到的一切是否如當初期待?多年以后,那些未寄出的牽掛,正由一代代后人接續書寫。

山河無恙,如你所愿。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作者:任沁沁

網站編輯:穆菁
黨建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