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電視熒屏和電影銀幕上掀起一股回望歷史、致敬抗戰英雄的熱潮,經典抗戰影視劇與新作交相輝映。
眾多影視劇以多元形式和視角,重溫14年浴血抗戰的艱辛與壯烈,生動講好抗戰故事,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營造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濃厚氛圍。
兵民是勝利之本
從7月至9月,《亮劍》《歷史的天空》《懸崖》《記憶的證明》《闖關東》《八路軍》《彭德懷元帥》《太行山上》等一批經典抗戰劇目在“重溫經典”頻道重播。其中,由李幼斌主演的《亮劍》,以其緊湊的情節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贏得許多觀眾的喜愛。
一批抗戰題材電視劇即將上映。毛衛寧執導的電視劇《我們的河山》將鏡頭對準了山東沂蒙這片紅色大地。在日軍“殺光、燒光、搶光”的暴行下,“崮城”百姓與子弟兵同心協力,誓死守護家園,共待黎明破曉。劇中,青年黨員莊埼風(王雷飾)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依據《論持久戰》的智慧,發動群眾,組織農救會,軍民攜手筑牢抗日根據地。劇集中的泥土氣息以及人物眾生相,正是“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生動注腳。
央視綜合頻道和科教頻道將聯合播出十集政論片《勝利》,全面回顧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并突出展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這些光影故事讓當代觀眾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
此外,《八千里路云和月》等電視劇,《勝利1945》等紀錄片,《馬背搖籃》《怒刺》等微短劇正在精心推進創作。其中,由張永新執導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通過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深刻展現了整個民族共赴國難的家國大義。
多元戰場上的抗戰
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將播出專題片《山河銘記》,重點展示了中國軍隊與人民如何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巧妙應對敵軍的攻勢,以非凡智慧和頑強意志,在廣袤的土地上構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將播出紀錄片《烽火僑心》,講述了海外華僑華人通過國際聲援、物資運輸、醫療援助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和支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故事,生動體現了中華兒女無論身處何方,都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
抗戰的勝利,其根基深植于更早的革命土壤之中。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浴血榮光》聚焦1927年至1935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從南昌起義到遵義會議的熱血奮斗歷程,展現了革命者前赴后繼的壯烈圖景。
抗戰除了在槍林彈雨的正面戰場展開,還有一條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線。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陣地》即將上映。該片聚焦于1938年至1944年間,郭沫若、夏衍、田漢、徐悲鴻、艾青、巴金、陶行知等愛國文化人士,匯聚桂林,以筆為槍、以舞臺為戰場的壯麗史詩。面對敵人的刺殺與轟炸,《救亡日報》編輯部被迫遷入巖洞,“機器可以被炸毀,但我們的意志,決不能讓日本人給炸沒了”。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下,他們用新聞報道、文學創作、戲劇表演等藝術形式,筑起了一道抵御侵略的“文化長城”,凝聚起烽火歲月中的霜雪之志與磅礴力量。
值得關注的待上映新作還有《歸隊》《風與潮》等電視劇。臧溪川、趙陽執導的《歸隊》以“小人物,大歷史”的筆法,再現東北抗聯的艱苦卓絕。胡軍、李乃文等人飾演的抗聯英雄,在慘烈戰役后與大部隊失聯,于日軍層層圍堵中突圍、失散、尋找、重逢,最終“歸隊”。“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這句誓言不僅承載了革命戰士的忠誠與信念,更深刻詮釋了東北抗聯在極端惡劣環境下堅持抗戰的堅韌意志與不屈精神。
由楊振宇執導的《風與潮》聚焦亂世中的“金融風云”,展現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下另一種激烈的斗爭,豐富了抗戰敘事的維度,揭示了戰爭背后經濟與信仰的深層較量。
星火燎原的信仰傳承
中央廣電總臺電影頻道從7月起推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主題電影展播活動,陸續安排《地道戰》《平原游擊隊》《八女投江》等近百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的國產抗戰影片展映。
大銀幕上,申奧執導的電影《南京照相館》以1937年南京大屠殺為背景,通過“吉祥照相館”講述郵差阿昌發現日軍暴行照片,并與眾人冒死保存、傳遞真相的故事。影片取材自真實經歷,再現了在日軍嚴密新聞封鎖下,普通人如何以勇氣守護影像證據的故事。影片以照片的顯影與傳承,展現個體命運與家國情懷的交織,詮釋了“寸土不讓”的精神堅守。
管虎、費振翔執導的《東極島》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展現了中國漁民“海上有難,必救”的樸素信念與非凡勇氣。影片聚焦于兩位熟悉水性的年輕漁民——阿赑(朱一龍飾)與阿蕩(吳磊飾),他們矯健的身姿穿梭于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影片通過抒情又富有力量的鏡頭語言,將大海的壯闊與人性的光輝融為一體。
阿赑的人物原型是1942年參與營救“里斯本丸”號英軍戰俘的舟山漁民。阿赑在阿蕩的感染下舍生忘死救人的故事,體現了中國漁民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氣概。片中,阿赑的戀人阿花(倪妮飾)打破女人不能出海的禁忌,解船出海。該片再現了口述歷史中“所有的船,能搖的,都出去”的震撼場景。片中的陳先生,教漁村的幼童吟誦岳飛的《滿江紅》。他怒發沖冠,為刺殺日軍而“血濺五步”。“跪久了,就起不來了。”他臨終的吶喊是對所有中華兒女不應屈服于壓迫者的呼喚。片尾,幸存者的后代動情回憶:“在我父親的記憶中,中國漁民就像天使一樣來拯救他們脫離地獄。”東極漁民營救英俘紀念碑上鐫刻的“大愛無疆,海岳流芳”八個大字,正是對這份跨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的永恒銘記。
首部全景式展現中國人民14年抗戰艱辛歷程的紀錄電影《山河為證》,將于8月15日全國公映。該片以宏大的國際視野和珍貴的歷史資料,為觀眾重現東方主戰場的壯闊史詩,彰顯中華民族不屈抗爭的偉大精神與鐵證如山的歷史記憶。(作者:華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