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妹中文娱乐网,手机视频免费下载网站,久久精品视频国产欧美一区,国产大萫焦免费视频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主管

《黨建》雜志社 主辦

黨建網 > 黨史·文化 > 經典常讀 >
黨建網 > 黨史·文化 > 經典常讀 >
恩格斯的現代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發表時間:2025-08-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恩格斯的現代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讀經典 學理論】
恩格斯在其原著中雖然沒有明確使用“現代化”這一術語,但在他對“現代國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代社會主義”等的剖析中蘊含著豐富的現代化思想。在紀念恩格斯逝世130周年之際,研究闡釋他的現代化思想,能夠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學理資源和重要啟示。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識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發展趨勢和重要標識。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指出:“工業革命對英國的意義,就像政治革命對法國,哲學革命對德國一樣。”這一論斷包含著現代化的三個維度:工業革命建立現代生產方式、政治革命建立現代國家制度、哲學革命塑造現代主體力量。
第一,工業革命建立現代生產方式。英國工業革命是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和邏輯起點,它促使物質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變化,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拉開了人類工業文明序幕。在《英國狀況。十八世紀》中,恩格斯指出:“英國的革命是社會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種革命都更廣泛,更有深遠影響。”英國工業革命對歐洲其他國家產生了強大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德國的舊式工業因蒸汽的采用和英國工業優勢的迅速擴張而被摧毀了”,并迫使在拿破侖的大陸體系之下的“各邦政府考慮現代工業的要求”。
第二,政治革命建立現代國家制度。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人權宣言》,不僅通過確定“國民”身份確立人獨立的法律身份和政治身份,更闡明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基本作用,推動建構與封建專制完全不同的現代國家制度。恩格斯高度贊譽法國革命及其積極歷史意義。1841年,他在《德意志電訊》發表《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一文,批判德國人對法國的片面仇恨,提出要“廢除一切等級,建立一個偉大的、統一的、平等的公民國家”。
第三,哲學革命塑造現代主體力量。在西方哲學思想史語境中,“現代化”背后是“現代性”問題,而“現代性”問題的實質是“主體性”問題。哲學革命的意義,在于確立人的主體性地位。恩格斯在《大陸上社會改革的進展》中寫道:“法國發生了政治革命,隨同發生的是德國的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費希特和謝林開始了哲學的改造工作,黑格爾完成了新的體系。”德國哲學革命把人看作擁有理性和自由意識的知識主體和道德主體,極大提升了人的主體地位,這是資本主義文明同前資本主義文明的重要區別。
恩格斯關于現代化三個維度的闡釋,有助于我們把握現代化的系統性和社會革命的基礎地位。現代化是一個系統社會歷史工程:現代生產方式是現代化的物質前提和社會基礎;現代國家建構是現代化的政治保障;現代主體性建構是現代化的主體力量。這三個維度共同推動現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當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恩格斯特別強調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變革具有基礎性地位,“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學的革命必定通向社會革命”,英國的社會革命“會比法國的政治革命或德國的哲學革命在實踐上更快地達到目的”。
恩格斯超越同時代思想家的偉大之處還在于,他把現代化同最革命、最先進的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聯系在一起。恩格斯指出:“英國工人階級的歷史是從上個世紀后半期,隨著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而開始的……它的世界歷史意義只是現在才開始被認識。”這為探索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二重性,以及尋求克服資本主義現代化矛盾的階級主體確立了方向。
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二重性及其內在矛盾
恩格斯揭示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二重性及其內在矛盾,呈現了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辯證否定邏輯。一方面,恩格斯高度肯定資本主義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科技革命、科學理性、現代生產方式、城市化、世界市場等現代化要素,摧毀了傳統社會,開創了工業文明時代。另一方面,恩格斯尖銳批判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悖論:“文明每前進一步,不平等也同時前進一步。隨著文明而產生的社會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機構,都轉變為它們原來的目的的反面。”資本主義現代化雖然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其固有的資本邏輯也導致了不可避免的內在矛盾。
一是人與自然的矛盾對立。資本主義現代化借助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進步,在完成對自然祛魅的同時,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引發生態危機。恩格斯警示,“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對自然這一“無機身體”的破壞,必將對人類自身這一“有機體”帶來反噬。
二是人與人的矛盾對立。資本拜物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在資本物化邏輯下,資本主義生產越發展,工人就越陷入“非人的狀況”,工人“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階級都不可能像人一樣地思想、感覺和生活”。同時,資本主義現代化還造就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說:“我寫的這本書,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就是對英國資產階級的起訴書。”資產階級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財產來對待,“為工人考慮的唯一的東西就是法律”,而資本主義法律的實質就是把無產階級“當做不受法律保護的、喪失人類尊嚴的、討厭的、令人憎惡的對象”。
當然,隨著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深入發展,資產階級也力圖緩和其內在矛盾,“大工業從表面看來也變得講道德了”。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告誡人們,“所有這些對正義和仁愛的讓步,事實上只是一種手段”。因為資本主義現代化矛盾的根源,即“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仍然存在。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分析資本主義制度,揭示了資本增殖邏輯和物化邏輯導致資本主義現代化內在矛盾的深層根源。要最終解決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內在矛盾,必須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探索新的現代化模式。
現代化發展模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現代化發展模式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不同國家和民族存在不同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在討論俄國社會發展道路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俄國有可能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繼續探索東方國家的發展道路問題,這特別體現在《〈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以及與丹尼爾遜等人的通信中。恩格斯強調:“那些剛剛進入資本主義生產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殘余的國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殘余和與之相適應的人民風尚作為強大的手段,來大大縮短自己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過程,并避免我們在西歐開辟道路時所不得不經歷的大部分苦難和斗爭。”
恩格斯關于東方國家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蘊含著其現代化思想的重要論點:其一,現代化是科學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茖W理性、工業革命等是現代化的理性因素,它以“科學尺度”決定著現代化的客觀性和歷史必然性;而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則是現代化的價值因素,它以“價值尺度”決定著現代化的具體路徑和實現方式。其二,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東方社會理論強調東方國家現代化的民族特性及其對世界歷史進步的積極意義,暗含對“西方中心論”的批判。民族化是現代化多樣性的表現形式。通過民族化方式,現代化才能走向無限開放和發展。其三,東方國家承擔著將現代化發展從歷時敘事轉向共時敘事的時代使命。東方社會理論中的“跨越論”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這一觀點表明,社會形態演進不僅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歷時過程,還體現出共時性特征,東方國家可以在現代化進程中同時解決前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共同發展的問題,并探索出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
正確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是現代化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西方現代化理論奉行“一元論”“主客二分”的哲學思維,標榜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和普世性,無視了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恩格斯關于現代化發展模式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觀點,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出場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現代化并不存在一種先驗設定的普遍公式。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普遍性與各民族自身發展特殊性相統一的規律,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文明是標記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程度的總體性概念。恩格斯指出:“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的時期。”人類現代化的發展,必將超越資本主義文明,進入一種新的、更高級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恩格斯認為:“我們這個世紀面臨的大變革,即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實現“兩個和解”,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題中應有之義。
其一,在人與自然的和解中,推動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共生。人類文明史也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征。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列舉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等地的反例來說明,保持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是推動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現代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著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同時,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產力發展有機統一起來,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這樣,自然史和人類史才能真正統一起來,人類文明才能永續發展。
其二,在人與人的和解中,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真正的現代化應該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過程。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自由人聯合體的建立是未來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主要特點。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個性解放的社會,是每個人在體力和智力、生理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自由發展的社會。恩格斯嘗試激活工人的思想覺悟,期待工人階級能夠勇敢爭取自身的解放,在反抗資產階級中“拯救自己的人的尊嚴”,從而“顯示出自己最動人、最高貴、最合乎人性的特點”。要真正實現個人的解放,就必須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本質上“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最終目的在于把連同資本家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系的狹小范圍中解放出來的理論”,“不僅僅是工人的事業,而且是全人類的事業”。恩格斯號召工人階級“認識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相一致”,為“人類共同利益”聯合起來,成為“真誠地致力于人類進步的人”。
恩格斯關于現代化與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分析,既為反思和批判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提供了依據,又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指明了方向?,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老路,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劉軍,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網站編輯:王寒
黨建網出品